
4月22日上午,为全面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致厦门大学建校100周年贺信精神,校欧美同学会(留学人员联谊会)在颂恩楼1602会议室召开“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致厦门大学建校100周年贺信”专题座谈会。校欧美同学会会长李晓红,秘书长王晓红,副秘书长连伟、佘莹莹,理事艾春香、黄霄红、蔡秀英、李国超、刘婷玉等参加座谈会,会议由秘书长王晓红主持。
首先,与会人员集体收看了4月6日CCTV1《新闻联播》播出的厦门大学百年校庆专题报道,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致厦门大学建校100周年贺信内容,并立足于各自不同学科背景,畅谈了对贺信内容的感悟和体会。

王晓红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充分肯定了厦门大学在中国文化海外传播方面所做出的积极贡献,这一点与欧美同学会的办会宗旨密切相关。厦大通过排演校史剧的方式弘扬优良校风,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激励与示范作用。人文与艺术学科对于精神文明建设至关重要,要努力通过校史剧等丰富多彩的形式贯彻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贺信精神。

连伟表示,贺信对厦大百年来取得成绩的肯定,源自校主陈嘉庚先生和广大师生校友对厦大乃至国家建设的贡献,我们当代厦大人要对校主和前人心存感恩,同时要对今后厦大的发展保持自信,坚持“止于至善”的校训,努力取得更大的成绩。同时,“立德树人”不仅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厦大的深切期望,更是对全国高校的期望,这要求我们今后在教学科研中更加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全面落实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的要求。

人文学院历史系刘婷玉表示,习近平总书记贺信中所提到“服务区域发展”意义深远,让我们更加深入思考大学如何提升服务区域发展的能力,增强自身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力,在“服务区域发展”中应当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海洋与地球学院艾春香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高度肯定了厦门大学百年发展过程中的担当与作为,同时也对厦门大学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期望,谈到“与时俱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全面提升服务区域发展和国家战略能力”,厦门大学海洋科学为A+学科,具有很好的科研和人才培养优势,必将也应该在服务区域和国家战略方面大有可为,作为海洋人,应为厦大海洋学科发展、人才培养和服务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做出积极的贡献。

医学院黄霄红老师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对厦大寄予了十分厚重的期望,也让老师们更有动力和信心投入到日常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教师以身作则,在教书育人的同时严格要求自己,树立良好的师风师德,在爱护学生的前提下保持严谨的治学态度。

信息学院佘莹莹从自身跨学科研究与实践的经历出发,讲述了其所带领科研团队通过与木偶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合作,致力于以机器人为载体挖掘非遗传承新形态,将传统文化带出国门,真正践行贺信中提到的“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她表示,此次贺信使团队师生更有自信和底气在立足专业建设的同时服务国家发展。

艺术学院李国超表示,作为艺术学科的教学工作者,读了贺信后倍感自身肩负着十分重要的使命。回顾百年校庆期间的各项文艺活动,师生们的踊跃参与更能够说明美育在当下高校教育中的作用愈发凸显,要让学生在艺术的浸润中逐步提高自身的精神追求,不仅要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更要用艺术服务社会。

教育研究院蔡秀英从教育全球化角度提出,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应合了校主陈嘉庚先生创校之初“面向世界”的办学理念,“服务区域发展”不仅在经济层面,也在社会层面与文化层面。用全球化的视角看待厦大在服务区域发展和国家战略方面的能力,可以从不同维度理解“区域”和“国家战略”,比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可以理解成“中国梦”的“世界梦”成分。要培养面向世界的人才,各个学科都可以发挥大作用。

最后,李晓红会长作总结发言。她表示,向海外弘扬中华文化是我们的使命与责任,我们应当坚持“养成专门人才,研究高深学问,阐扬世界文化”的办学宗旨,发展厦门大学“面向世界”的优秀基因。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对厦门大学报以了非常高的期许,反思当下,展望未来,我校欧美同学会全体成员要共同努力,为全面提升厦大服务区域发展和国家战略能力,为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做出更大的贡献。
图文/詹晓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