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今年全国两会召开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我校校长张荣作为教育界代表接受新华社、人民网、新华网、香港经济导报、南方都市报、福建日报、华广网等多家媒体采访,就高校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提升智能化办学水平等教育热点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3月11日,《人民日报》刊发《人民日报看两会 | 厦门大学校长张荣代表: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建立健全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张荣在报道中说,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要深化教育改革。“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
3月11日,新华社刊发《如何为实体经济插上科技创新的“翅膀”?》。张荣在报道中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句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对基础学科重要性的认识。基础学科往往被称为“根学科”,是其他学科发展的根源。企业要创造竞争优势,新的东西哪里来?就是要到源头寻找。
3月11日,新华网播发了《张荣:以学为中心个性化培养学生 为教师创新提供极大空间》。专访中,张荣围绕“高素质人才培养”“论文抽检重要性”等话题,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张荣认为,提升毕业论文(设计)质量,重点要把好“五关”:指导教师关、选题关、指导过程关、答辩关、诚信关。并结合厦门大学教育发展方式“三个转变”、“三开放”,介绍了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行之有效的方法和举措,以及在调整教学模式、激发教师能动性过程中制定的机制。
3月11日,《南方都市报》推出《厦大校长张荣:让“有帽子、无帽子”人才同等标准同台竞技》。张荣在专访中围绕百年校庆、“双一流”建设、激发人才活力等话题分享观点。
3月10日,人民网刊发《张荣:提升智能化办学水平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张荣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访谈,就“信息化时代与教育变革”主题发表看法和观点。张荣在访谈中分享了我国抢占海洋碳汇国际制高点、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如何进一步发挥高等教育在两岸融合发展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等议案内容,并结合厦大建校百年,分享厦大如何弘扬嘉庚精神,建设一流大学的思考。
3月10日,人民网总网两会专区刊发《全国人大代表、厦门大学校长张荣: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 吹响百年“南方之强”再出发新号角》。“云专访”中,张荣围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百年高校如何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等话题发表观点。张荣分享了厦门大学在人才、教师、学科三大方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做法,并介绍学校在提升高校的全球影响力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张荣认为,高校要着眼国家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要进一步发挥高校基础研究主力军和技术突破策源地作用。
3月10日,《香港经济导报》刊发报道《与党同龄 与厦共荣 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专访全国人大代表、厦门大学校长张荣》。张荣在报道中说,建校以来的一百年中,厦门大学始终与国家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勇立潮头、不懈奋斗,作出了许多重要贡献,同时也主动融入厦门城市发展战略,为厦门经济发展发挥了作用。张荣说,厦大始终坚持“把一流师资放在校务首位”的优良传统,并结合学校情况介绍了人才梯队建设中的具体举措。
3月8日,华广网推出报道《厦门大学校长张荣:破解“去中国化”教育 需要加强两岸青年学生交流》。张荣认为,今后应当更加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在两岸融合发展中支撑和引领作用,要进一步发挥福建的两岸教育交流桥头堡作用。张荣结合学校在招收台湾学生方面的政策措施,详细介绍了厦门大学作为“双一流”建设的“国家队”、海峡西岸高等教育的“领头雁”,在持续发挥“头部力量”效应,探索闽台科教融合发展新路方面的具体做法。
3月8日,《福建日报》刊发《砥砺前行奋进路 阔步踏上新征程——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开幕之际访我省全国人大代表》。张荣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成绩令人振奋,规划催人奋进。在这个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福建要实现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教育是关键领域,尤其是高等教育,要进一步发挥高等教育在两岸融合发展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将不忘初心使命,为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为建设高质量教育、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持续奋斗。
详情请点击“媒体厦大”。https://news.xmu.edu.cn/mtsd.htm
(宣传部 欧阳桂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