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战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统战动态 > 正文

专家谈热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福建的海洋大有可为

发布日期:2021-03-26 作者: 来源: 福建统战 点击:

今年3月15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强调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

什么是碳达峰、碳中和?我省在围绕这项重要国家战略实现新作为方面,有何突出优势?我们有幸请到中国科学院院士、民盟盟员、海洋负排放国际工作组(PICES/ICES)主席,厦门大学海洋微型生物与地球圈层研究所所长、碳中和创新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焦念志院士为我们一一解答:

问题一:二氧化碳排放量过高如何危害人类环境?什么是“碳达峰”“碳中和”?

人为活动正在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上影响着地球系统功能。自20世纪中叶以来,化石燃料燃烧和森林砍伐等人类活动导致了大气温室气体的浓度显著增加,以二氧化碳(CO2)为主的温室效应气体导致了全球变暖。全球变暖引发了气候带变化、改变了生态系统、也打破了地球原有各圈层之间的平衡,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导致海洋酸化就是其中一例。这些改变影响和威胁着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

正因为“碳”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造成巨大危害,因此控制碳指标就成为了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

所谓碳达峰,是指在未来的某个时间点,整个国内社会经济生产排放的二氧化碳量达到峰值,不再增长。而碳中和,是指通过节能减排、能源替代等方式,抵消已产生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实现净零排放。其中,采用科学措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从而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浓度的“碳汇”方式也非常重要。

问题二:我国政府在去年9月提出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面临着什么样的挑战?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我国政府历来重视全球变化和气候问题,积极参加国际气候谈判,主动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与此同时,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家。碳排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副产品”,如果靠单纯减排实现“碳中和”,必将给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巨大压力和挑战。

因此,我们更应该想方设法探索新的增汇手段。除了目前已知的碳捕集和在陆地上植树造林,海洋在碳汇方面也拥有巨大的潜力。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碳库”,海洋中的碳储量是大气圈的50倍、生物圈的20倍。摸清海洋碳汇过程的理论机制,能为政府出台制定碳汇规范标准提供科学依据,在服务国家“碳达峰”和“碳中和”战略中发挥作用。

问题三:福建省在围绕国家战略需要,建立海洋储碳新机制、拓展海洋“负排碳”新思路等方面有什么优势?

在自然条件方面,我省拥有13.6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渔业养殖产业规模巨大,广阔的海域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为海洋负排放理论技术研究和试点建设提供了优良的自然科研环境。

海洋碳汇浮标

此外,我省拥有众多涉海高校和科研院所,拥有福建省海洋碳汇重点实验和厦门大学碳中和创新研究中心等从事海洋碳汇基础理论及海洋负排放技术研发的科研平台,在海洋储碳机制方面拥有突破性的创新成果,同时,还在国际海洋负排放工作组中处于领先地位。

问题四:厦门大学海洋微型生物与地球圈层研究所在环境保护和海洋“负排碳”等相关课题研究方面承担了什么任务?

厦门大学海洋微型生物与地球圈层研究所(IME)于2012年正式成立,其前身是成立于2000年的海洋微型生物生态学实验室。目前IME有一支由中科院院士/长江学者/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特聘教授、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以及工程技术人才等组成的研究队伍。

科研团队

IME研究团队最早在国际上提出了海洋储碳新机制——“微型生物碳泵(Microbial Carbon Pump, MCP)”理论,一直以来围绕海洋碳汇的科学主线,以海洋微型生物碳泵为核心科学问题,通过多学科交叉,研究微型生物参与的海洋固碳储碳过程和机制,评估海洋微型生物碳泵的生态环境效应,探索海洋微型生物碳泵增汇实践。承担了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973、863、UNEP重大国际合作、NSFC重大研究计划等重要研究课题。

目前,IME是北太平洋海洋科学组织(PICES)和国际海洋科学考察理事会(ICES)海洋负排放国际联合工作组的重要成员,携国际同行共同开展海洋负排放研究。

问题五:2020年成立的厦门大学碳中和创新研究中心在未来会对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为我省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培养新经济增长点发挥哪些作用?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响应大会上提出的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和愿景,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重要部署,助力国家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2020年12月31日,厦门大学统筹校内学术与科技资源成立了碳中和创新研究中心,致力于将碳中和创新研究中心打造成在国际上具有引领性的的创新研究中心和海洋碳汇科学领域的人才高地,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目标以及碳中和愿景贡献厦大力量,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中国方案。

目前,陆地碳汇(森林碳汇)在我国已纳入碳交易市场试点,并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如果能在我省建设海洋负排放示范基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海洋碳汇交易试点,不仅能抢先一步制定并拥有海洋碳汇交易标准,还能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成为我省又一经济增长点。

来源:福建统战、厦门大学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