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厦门大学侨联第十次会员大会暨侨联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在科学艺术中心举行。会议系统回顾了我校侨联成立四十年来,特别是近七年来的工作,听取、审议校侨联第九届委员会工作报告,选举产生校侨联第十届委员会委员。我校校长张荣,福建省侨联主席陈式海,厦门市侨联主席陈俊泳出席。我校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孙理首先致辞,讲述厦门大学与华人华侨的深厚情缘,勉励厦门大学侨联为国家、地方和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与会人员共同收看了校侨联四十年短视频,回顾校侨联走过的四十年历程。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教授李明欢做《当代海外侨情概览》主旨演讲,介绍了当代海外侨情的基本情况,以及华人华侨为“一带一路”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做的贡献。

大会听取并审议通过了第九届校侨联委员会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第十届校侨联委员会。在校侨联第十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程璇当选为主席,黄冠华、洪海征、朱宇当选为副主席,余安旖当选为秘书长。
程璇代表新当选的侨联班子成员表示,厦大侨联要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侨务工作的重要论述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及时总结提炼过去四十年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多做统一思想、凝聚人心、保障权益、增进感情、激发动力的工作,提高工作的创新性、实效性;要大力推进高校与侨商侨企的产学研合作,建设好闽侨智库厦门大学研究中心,在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等方面做出厦大侨联新的更大贡献。

陈式海、陈俊泳代表省、市侨联充分肯定我校侨联的工作,向新当选的新一届校侨联委员会委员表示祝贺,并对厦门大学侨联下一步的工作提出希望。
陈式海说,厦大侨联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致厦门大学建校100周年重要贺信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侨务的重要论述,把握发展机遇,发挥组织优势,推动高校侨联工作再上新阶。他表示,福建省侨联将和厦门大学党委继续加强合作互动,引导海外校友和归侨侨眷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更好为新福建建设服务。
陈俊泳希望厦大侨联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做好侨界校友联络与引才工作,在凝侨心聚侨力上开创新局面;引导鼓励更多新侨人才参与涉侨专题调研,不断充实参政议政队伍,切实将高校人才治理资源转化为建言献策优势;及时总结经验做法,在加强智库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再接再厉,推动侨联工作再上新台阶。

张荣代表学校党委讲话。他指出,厦门大学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由华侨创办的大学。建校100年来,学校始终与海外华侨有着紧密联系,一直把服务华侨当作重要职责。自1981年创立以来,厦门大学侨联广大会员在各自专业领域不断展现新作为新风采。校侨联热心服务老侨,主动拓展新侨,在加强海内外侨胞联系,积极发挥高校智力优势建言献策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张荣表示,厦门大学已迈进了新百年,校侨联历史也翻开了新的一页。厦门大学侨联要在新一届委员会的带领下,发扬优良传统,聚焦职责使命,继往开来、乘势而上,创造更加优异的工作业绩。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以习近平总书记致厦门大学建校100周年重要贺信领航,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强化思想引领,把握正确方向,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团结引导广大会员坚定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要强化服务意识,在倾听侨声、维护侨益、解决侨忧上持续用力,积极开展实践调研,努力解决好侨胞侨眷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当好侨胞侨眷的“贴心人”,打造品牌活动,搭建厦大侨联和厦门市侨商会的产学研合作交流平台,推动侨联工作做深做细做实;要弘扬“爱国、革命、自强、科学”的优良校风,凝聚侨心、汇聚侨力、以侨为桥,充分发挥优势特色,紧紧围绕学校“十四五”规划和“双一流”建设任务,为福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和厦门市“两高两化”建设贡献智慧力量。

厦大侨联于1981年12月成立,是全国高校最早成立的侨联组织之一。现有在册会员120多人,侨居国覆盖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美国等16个国家。四十年来,在福建省侨联、厦门市侨联和学校党委的关心、支持和领导下,厦大侨联重视思想政治引领,着力加强自身建设,在主动担当中践行初心,在履职尽责中突出侨的特色,汇聚侨的力量,充分发挥厦大侨联人才集聚的优势,积极开创“侨联+”高校侨联工作新模式,精心打造高校侨联品牌,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福建省、厦门市侨联,厦门大学相关部门负责人、归侨侨眷代表参加大会。
(宣传部 校侨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