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时候我很害怕去我农村的外婆家,因为没有卫生间……现在我特别喜欢去我外婆家,在现代舒适的环境中还能感受田园风光。”2020级传播学专业的徐慧田同学如是说。

3月28日下午,一场别开生面的座谈会在新闻楼411会议室进行。12名来自不同民族的新传学子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开展热烈的研讨交流,大家结合所学专业,介绍本民族文化传统,讲述家乡发展变化和自身成长经历,增强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解。座谈会前,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杨玲老师为新传师生带来题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的理论报告。

校基层党建工作联络员潘宝柱、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杨玲、少数民族预科管理中心团委书记王骥洲,新闻传播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出席座谈会。学院党委统战委员、副院长苏俊斌老师结合在新疆基层挂职的工作经历勉励同学们将专业知识和本领应用到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的工作中去。王骥洲老师介绍了学校关于民族学生的教育培养规划,分享了从事少数民族学生工作的心得特别是与学生互动的精彩故事。潘宝柱老师结合亲身走访民族地区的见闻感受,阐述了对党的民族政策的理解,鼓励新闻传播学院能够再接再厉,把少数民族学生培养工作做得更加出彩。

院党委书记曾铮主持座谈会时提出,希望全院师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把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工作落实落细,做到少数民族师生的心坎上,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
文/庄笔胜、黄文
图/夏虎行、杨瑞彬
【原声回放】

毕业后我将成为一名民族地区的公务员。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会做好民族地区基层工作,为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铸牢当地人民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力量。
——2018级新闻学专业本科、彝族学生庄笔胜
作为祖国大家庭的一员,内蒙古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齐心协力建包钢”、“三千孤儿入内蒙”、“最好牧场为航天”的场景,这些都是内蒙古自治区作为“模范自治区”的生动写照。
——2018级广告学专业本科、蒙古族学生刘若琪
少数民族这个标签,既是血脉的传承,也是不同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的又一强有力的证据。受到广播电视学专业的熏陶,我会主动观察和记录家乡羌人的文化传承和历史底蕴,再将羌族传递给我身边的人。
——2019级广播电视学专业本科、羌族学生杨瑞彬
作为一名西部山区的少数民族学生,来到厦门陌生的环境学习,一开始是比较困难的,但是在学院领导,老师和同学们的关心帮助下,我不断克服困难,提升专业能力。我参与百部短视频共迎厦大建校百年视频创作团队,参加学校专题宣传片拍摄,相关作品曾获福建省第八届大学生影像大赛一等奖等奖项。
——2019级新闻学专业本科、穿青人学生夏虎行
我是来自辽宁抚顺的满族同学。抚顺积淀和保存大量满族活态文化以及丰富的满族传统民俗,同时也是雷锋同志的第二故乡,“学习雷锋精神”是抚顺各族群众共同的精神风貌。
——2019级广告学专业本科、满族学生李明鸽
一块块砖只有堆砌在一起才能盖起万丈高楼;一滴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能获得永存。千百年来,在西藏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各民族共同生活,早已水乳交融,不分你我。作为一名新闻人,要将所学知识和能力应用于民族团结的事业中去。
——2019级新闻学专业本科、藏族学生旦增拉姆
我来自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黔常铁路的开通,结束了湘渝鄂交界处、少数民族边区无铁路的历史,不仅方便了像我这样出去求学的大学生,更打通了经济发展的空间壁垒,对推动武陵山片区经济开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2019级传播学专业本科、苗族学生周思婷
我来自云南丽江,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各种民族文化相互尊重相互融合。在厦门大学广播站工作的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民族融合始终都是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的鲜亮特征。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
——2020级传播学本科、纳西族学生徐慧田
我来自鄂西南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进入大学之后,我认识了很多来自不同民族的优秀友善的小伙伴。在相互交流各民族文化的过程中,我们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凝聚起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共识。
——2020级新闻学专业本科、土家族学生田欣鹭
天山青松根连根,各族人民心连心,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中,各民族之间相互离不开。未来我希望通过自己的新闻知识,成为一名专业素养过硬的记者,坚持新闻党性原则,客观真实地对新疆进行报道,向外界介绍真实的大美新疆,促进民族团结。
——2021级本科、哈萨克族学生阿依森巴提·波开
中华民族交流融通的历史从未停止,古有“万里羌人尽汉歌”和“雅歌儒服”;现在逢年过节有“民族团结一家亲”、“唱支山歌给党听”的活动。我们不是处在和平的时代,而是出生在了和平的国家。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目标。
——2021级本科、维吾尔族学生阿依加玛丽·哎尔肯
党的民族政策让我们少数民族学子享受到了更多的优惠政策和得到了平等的教育机会。作为新闻传播专业的研究生,我曾在广西日报等地方媒体实习,采访和报道广西区内的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成就,用实际行动讲好民族团结进步的故事。
——2021级专业硕士、壮族学生陆茗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