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战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统战动态 > 正文

民族团结 | 厦门大学与厦门市中小学开展“石榴籽 手拉手”活动

发布日期:2023-05-06 作者: 来源: 学生处 点击: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部等四部门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指导纲要》的工作要求,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近期,我校“石榴籽”辅导员工作室、“石榴籽”学生骨干培训班、少数民族预科班师生与厦门市部分中小学校开展“石榴籽 手拉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系列活动,取得了良好成效。

举办主题宣讲 共筑民族团结

为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优势,“厦大石榴籽”师生走进厦门外国语学校海沧校区、厦门科技中学翔安校区,为新疆班师生带来了深入人心的陈嘉庚精神宣讲。 “石榴籽”辅导员工作室教师为中学生们介绍了陈嘉庚先生的生平事迹,一个公而忘私、疾恶好善、勤勉节俭、具有崇高爱国主义精神的领袖形象跃然眼前。两校学生感动于陈嘉庚先生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诚实守信的重德精神、坚韧不拔的自强精神、艰苦朴素的清廉精神、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厦大石榴籽”师生走进演武小学、高新学校、实验小学,开展了“中华民族一家亲”主题宣讲,以“总书记讲过的民族团结故事”为切入点,以贴合小学生的寓教于乐的方式,对我国少数民族的服饰、习俗展开讲解,并着重介绍我国民族自治区的情况及相关民族文化习俗。小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对中华民族大家庭“多元一体”的格局有了更多了解,也进一步理解“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深刻内涵。

厦大石榴籽师生赴科技中学开展主题宣讲

厦大石榴籽师生访问科技中学参观海洋馆

赴实验小学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宣讲

开展行见八闽 助力乡村振兴

“厦大石榴籽”师生和厦门外国语学校、科技中学新疆班师生联合开展了“行见八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研学实践,走进厦门市集美区和翔安区,传承嘉庚薪火,助力乡村振兴。

在集美区,师生们参观了集美学村、陈嘉庚故居、归来堂、鳌园等场馆,再次重温陈嘉庚先生的艰苦创业、倾资兴学、纾难救国的伟大事迹。师生们观看了“福籽同心爱中华”主题展览,加深了对“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的深刻认识。

走进集美区陈嘉庚纪念馆

参访集美区陈嘉庚先生故居

参观“福籽同心爱中华”主题展

在翔安区,师生们参观了大宅社区的“富美大宅”乡村振兴项目——党建富民强村火龙果基地。师生们了解到,大宅社区因地制宜,多措并举打造了“大宅火龙果田园综合体”,实现了产业振兴,不断提升社区集体经济收入。两校师生一起观看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歌仔戏《踏春》、月琴弹唱《看厦门赞特区》,以及儿童歌舞表演《让我们荡起双浆》,科技中学学子也带来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舞蹈表演。精彩的文艺节目深深吸引了在场师生,大家纷纷赞叹,各民族文化在此交流交融,进一步激发了同学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走进翔安区大宅社区助力乡村振兴

民族舞蹈表演

共享校际资源 构建思政一体

为让大中小学进一步共享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厦大石榴籽”师生邀请科技中学、外国语学校新疆班,入校开展“石榴籽 手拉手”活动。

三校师生代表,来到厦门大学烈士园,认真聆听了罗扬才烈士的革命事迹,进行了祭扫,表达了深切的追思之情。三校师生共同参观了厦门大学史馆、革命史馆、陈嘉庚纪念馆,感受厦门大学传承百年的家国情怀与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在人类博物馆,师生们通过考古发掘的石器,探寻人类的起源、迁徙与发展;通过青铜器、瓷器、书画,品味中华民族先民的审美意趣;通过少数民族特色的服饰、器皿,了解了中华民族的民俗和文化。在生物博物馆,师生们近距离观赏形态各异的动物标本,丰富了科学知识,提升了科研兴趣,进一步树立了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

赴厦门大学罗扬才烈士园祭扫英烈

参观厦门大学革命史馆

(厦门大学学生工作部 王骥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