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厦门市集美校友总会的回信中高度评价陈嘉庚,开篇就说,陈嘉庚先生是“华侨旗帜、民族光辉”,并且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也是陈嘉庚先生等前辈先人的毕生追求”。嘉庚精神既蕴含着毁家兴学、教育强国的雄迈,也蕴含着投身救亡斗争、推动华侨团结、争取民族解放的气节,是民族精神的光辉典范。卓绝之时是他创办厦门大学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

“今日不达,尚有来日,及身不达,尚有子孙”
陈嘉庚创办厦门大学的壮举,在南洋和中国引起很大震动。
早在1919年“五四运动”发生前夕,陈嘉庚就着手准备创办厦门大学。随后在新加坡谦益制胶厂宴请同业、发表讲话,他认为竞争财利,“时存优胜进取之念”固然应该,但更重要的是践行义务。“义务为何?即捐巨资以补助国家社会之发达也。而补助之最当最有益者,又莫逾于设学校与教育之一举”,“我辈既已知之,则必行之”。宣布其企业交给别人经营,他要长驻中国办学,而且 “此后本人生意及产业逐年所得之利,除花红外,或留一部分添入资本,其余所剩之额,虽至数百万元,亦尽数寄归祖国,以充教育费用,是乃余之大愿也。”当日的宴会,“席设中字形,饮中国之酒,食中国之菜”,用刻有“勿忘五九”筷子。他还明确要求与会 “诸君勿忘中国”。
人们都深知陈嘉庚教育救国的热诚,他已经兴办了众多学校,但他此举仍让人大为震惊。他负债创业,在黄梨业、熟米业领域后来居上、遥遥领先,后来经营橡胶业,同样领先于同侨,当年陈嘉庚树胶公司拥有橡胶园15000英亩,工厂30余间,分布世界五大洲的分行100多间,远洋轮船多条,成为南洋最大的橡胶公司。当时产品输入中国需要缴纳重税,而欧美日的橡胶制品反而可以减免关税,橡胶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在这紧要关头,他却要将盈利全部用于创办厦门大学,还要远离企业,这肯定会严重妨碍甚至可能断送他的企业。人们纷纷说他“孟浪”,他的回答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陈嘉庚长途奔波早上六点回到家乡,七点就来到厦门演武场勘地。尔后发表筹办厦门大学的通告、演说。 “专制之积弊未除,共和之建设未备,国民之教育未遍,地方之实业未兴,此四者欲望其各臻完善,非有高等教育学识,不足以躐等而达” 。他首倡认捐400万元(当年马来亚土地一亩才5元),分12年付清,但他认为自己“绵力有限,唯具无限诚意”。他认为中国“民性皆自私忘公,任何解释开导,终归无用”,“不知有国”, “军阀伟人”更加不堪,以致四万万之民族积贫积弱、奄奄垂死,“言念及此,诚堪痛哭流涕”;华侨也 “自私忘公”,有的甚至 “拔一毛而有助于天下,不为也!”怎么办呢?“惟有身先作则,创办数事,以警醒之。兹出家财之半,或十分之三四,恐仍不能动其心,故将所有家财尽出之,以办教育,并亲来中国经营,以冀将来事或成功,使其他华侨有所感动也!”这真是旷古未有。他又说:“以四万万之民族,决无甘居人下之理,今日不达,尚有来日,及身不达,尚有子孙!如精卫之填海,愚公之移山,终有贯彻目的之一日” ,“精诚所至,山岳可摧” !听了这震撼人心的演说,华侨黄奕柱当场表示:“如果不唯陈君是助,就不是人”,马上捐助四万元。黄炎培当即撰写引起轰动的《陈嘉庚毁家兴学记》,结语是“哎!我们还能说中国没有公而忘私的人吗?”

建校之初陈嘉庚(左一)与林文庆校长(右一)视察学校
1925年陈嘉庚公司进入全盛时期,共有三万余人,实有资产1200万元,他也被誉为“南洋橡胶大王”。他立即着手厦门大学扩大计划。但以后的一系列灾难,尤其是1929年发生的特大经济危机,给予他沉重的打击。当时胶鞋一双从2元跌至7分,橡胶每担由200元降至七八元。他本有可能挺过危机,但他每年还要负担厦大和集美学校近80万元的经费。眼看企业撑不下去了,那可是人们望尘莫及的庞大王国,任谁都会视之如命。因此人们纷纷劝他停办学校,他回答:“两校如关门,自己误青年之罪小,误社会之罪大……一经停课关门,则恢复难望”,“一息尚存,此志不减”!汇丰银行等组银行团以债权人的身份强烈要求他停办学校,他回应:“企业可以收盘,学校绝不能停办!” 1931年,陈嘉庚公司因欠银行320万元,被迫改组为有限公司,银行团掌权,陈嘉庚虽然担任总经理,但仅为股东。他仍然争取每个月给与厦大、集美学校7000元。至此,他已经承兑了捐给厦大400万元的诺言。为了继续维持厦大,他甚至变卖住宅,以后还大量举债,仅向华侨叶玉堆就借了5万元。1934年陈嘉庚公司刚有转机,英国政府就重拳打击,公司只得收盘。叶玉堆深有感触,他知道陈嘉庚历年捐的教育经费远超千万,假如适时止步,便不会受制于银行。于是说那5万元就算捐给厦大,但陈嘉庚执意不肯,说那是借的,“总要还给他”。
家财散去,但厦门大学挺立而起。国内外无数人为其精诚所感动。
“敌未出国门前言和即汉奸”
抗战初期,陈嘉庚就被马来亚华侨推举为抗日救国组织的会长。1938年10月,又被南洋各国(包括香港)华侨共同拥戴为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简称南侨总会)主席。南洋的抗日救亡运动 “风起云涌,山呼海啸,热烈情形,得未曾见”,超过50%的华侨参加其中。为此他 “猛志固常在”,“每天挖山不止”,“为民族解放尽最大努力,为团结抗战受无限苦辛”(周恩来语),连疼爱的孙女已经病死十几天他才知道。
1938年,在国民政府内,汪精卫集团公开响应日本,蒋介石集团内部也多主张议和。在这紧要关头,陈嘉庚不断揭露、抨击汪精卫,同时警告蒋介石,坚决要求 “血战到底”,直至向汪精卫为议长的国民参政会提交一份反对议和的提案。这个提案被概括为“敌未出国门前言和即汉奸”十一个字。在共产党和各党派的支持下,陈嘉庚提案获得通过,汪精卫受到沉重打击,对日议和提案胎死腹中。邹韬奋激动地说:“提案内容虽然只是寥寥十一个大字,却是几万字的提案所不及其分毫,是古今中外最伟大的一个提案。” 陈嘉庚又在海内外掀起讨汪热潮。后汪精卫陷入困境,仓皇出逃,蒋介石也改变态度,向陈嘉庚表示抗战的决心。随着沿海富庶地区的沦陷,国民政府库空如洗,四川省的税收已经预收到1981年。陈嘉庚举债带头认捐10万元,全力发动、激励华侨捐助祖国,因此“富商巨贾既不吝金钱,小贩劳工亦尽倾血汗”,连印度侨民也打出“献金拥陈(嘉庚)”标语,慷慨捐助。南洋华侨仅1939年就捐款1亿多元,加上买政府公债共6亿元,另有侨汇5亿多元,一共11亿多元。有11亿元做基金,政府就可以发行44亿元货币(如果算上大量物资,仅捐献就有3亿多元)。而1939年国民政府公布的当年战费,一共18亿元。期间国民政府一度认为可以取代陈嘉庚,径自募捐两个多月,虽很努力却颗粒无收,仅售出公债20余万元。

1939年1月,陈嘉庚严词怒斥汪精卫叛变阴谋,图为当时的有关报道
抗战之初,我国武器装备等战略物资极其落后、欠缺。沿海全部沦陷后战略物资输入通道被日军全部切断,1146公里的滇缅公路成为我国抗战的生命之路,最要紧是汽车、司机、技师、战略物资,而这一切都落在陈嘉庚和南侨总会肩上。汽车司机最难,因为路况极为凶险,还常有日机狂轰滥炸。但陈嘉庚登高一呼,3200名熟练华侨机工几乎全部舍命相从。3000辆汽车每月运来5万多吨战略物资。
“左手挥拳以击敌,右手伸掌以握友”
1939年9月3日,德国对英国宣战,随后日本与德、意结盟,加入轴心国。德国11月11日也邀请中国加入轴心国。国民政府内主和派极力主张与日本妥协,加入轴心国。国民政府第二选择是与英美结盟,但英美为了自身利益,正不顾损害中国以笼络日本,即便乞求结盟也会徒劳。第二选择既然无望,国民政府又倾向于对日妥协。陈嘉庚一直主张要“左手挥拳以击敌,右手伸掌以握友,然后足于孤敌困敌”。他“力制感情而重理智”,不计前嫌,努力与英国修好,从道义上说服英美支持中国抗战。南洋是英、美等的殖民地,是其核心利益之所在。同时日本的钢铁、石油、装备等军需品多购自美国,但外汇主要来自对南洋的贸易出超。日本依赖的橡胶、铁矿、锡矿、石油等矿产资源也主要来自南洋。在陈嘉庚领导下,抵制日货运动如火如荼,“奸商改途,日货禁绝”,使日本每年损失9千余万元,购买美国军需品的外汇难以为继。矿产资源也被全部切断,规模最大的马来亚龙运铁矿,三千余华、印员工炸毁机器设备,全部罢工离矿。因此,日本对陈嘉庚最为痛恨,赌上日英关系威逼英国驱逐他。英国领教过他在华、巫、印各族人民中的崇高威望,怕引火烧身危及其殖民统治地位,只敢迎合日本关闭滇缅路。英德战争发生后,陈嘉庚不顾重庆国民政府的阻扰,召开大会号召南洋华侨支持英国,同时发表宣言与英国同仇敌忾,并广泛发动华侨大力捐助英国,捆绑中英的共同利益,为中英美结盟创造条件。英国转而与中国交好,重新开放滇缅路。之后,日本进军越南剑指英美的殖民地时,美国断供其军需品。日本又偷袭珍珠港,并大举进攻南洋。陈嘉庚努力推动国民政府对德、意宣战。当日军的炮弹落在新加坡时,陈嘉庚不是担心他的生命财产,反而“无限欣慰。盖我大中华民国对敌抗战不孤,最后胜利可属我也。”
陈嘉庚在南侨代表大会上发表演说,痛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
日军攻入新加坡后四处搜捕他,他带着氰化钾避难印尼,准备遇险时以身殉国。日本投降后,为庆贺他安全脱险,在重庆的集美校友会、厦大校友会、福建同乡会和闽台建设协进会等10个团体,举行了有500多位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参加的“陈嘉庚安全庆祝大会”。大会由邵力子先生主持,郭沫若、黄炎培、柳亚子、陶行知、沈钧儒等均到会。毛泽东也送来了祝贺的条幅,高度评价陈嘉庚先生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结 语
江泽民主席曾盛赞陈嘉庚为“中华民族的国粹”。马来西亚总理中国事务特使黄家定代表总理在陈嘉庚纪念馆开幕式上发表讲话,指出陈嘉庚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品格的缩影,对马来西亚、中国、全世界都有积极的指导和启发作用”。嘉庚精神几乎集中了中华民族的所有主要美德,甚至包含全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人们见仁见智,均情有可原,但诉诸其嘉言懿行和重大成就,可见嘉庚精神的核心是 “诚、信、公、忠”。这也是他本人的总结。
诚、信、公、忠,其中一个字真正做到都很难,要每一个字都做到极至更是“天下之难能而可贵者”。他不仅做到极至,而且这四字还在他身上得到完美的统一。正因为如此,才能够动人魂魄,感天动地,才能够产生无穷无尽的精神力量,建立震古烁今的丰功伟绩;正因为如此,才历久弥珍,世所罕见,才是当之无愧的民族精神的光辉典范。
来源丨《厦门大学报》13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