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战团体

当前位置: 首页 > 旧站资料 > 统战团体 > 正文

厦门大学归国华侨联合会(修订版)

发布日期:2012-12-07 作者: 来源: 点击:
厦门大学归国华侨联合会(以下简称厦大侨联)成立于1981年12月30日。刚成立时,登记的归侨成员只有50人。经过历届委员会的不懈努力,现在,归侨人数达到140人(已扣除相继去世的21人)。
厦大侨联成立伊始,就遇到两个问题:没有活动场所、缺乏活动经费。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第一届委员会在主席曾淑萍同志的带动下,积极主动开展工作,争取海外华侨的资助,为此后侨联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曾淑萍的好友,旅居菲律宾的爱国华侨庄中坚博士、陈卿卿博士慷慨解囊,于1982年5月认捐外汇人民币十万元作为兴建"华侨之家"的基建资金。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华侨之家"于1983年6月破土动工,1984年10月落成。从此,厦大侨联就有了自己的会所,解决了广大归侨活动场所的问题;同时,有了"华侨之家"的几间客房作为内部招待所,有微薄的经济效益,解决了会所管理维护费用和侨联的活动经费之需。 原全国侨联副主席肖岗同志在"华侨之家"剪彩仪式上的讲话中称赞说"建成华侨之家是全国高校侨联中的一项创举"。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的发展形势,促进侨务工作更好开展的需要,"华侨之家"必须扩建。原捐款人庄先生、陈女士再次捐款合计一万五千美元,我们还把"华侨之家"历年所积累的折旧维修费一并投入,扩建工程于1993年6月动工,1994年5月落成剪彩。
厦大侨联成立以来,历届委员会为保护归侨权益而努力工作。例如,我们协助有关部门落实政策,使得在文革前受到错误处理的两位归侨恢复工作;让已经定居香港的在文革中受到不平等政治待遇的两位归侨恢复名誉;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的有关条例在学校分配住房的评分上为归侨们争取了适当的照顾,十几年来,有50多家归侨享受了分房照顾分;解决了9对两地分居的归侨夫妻到厦大来团聚;根据政策争取解决10名归侨子女农转非的户口问题...... 落实了侨务政策,解决了归侨的实际困难,就温暖了侨心,增强了侨联的凝聚力。
我会归侨来自12个国家,分布在全校几十个单位,有许多人原先互不认识。为了促进归侨成员间联络感情,我会利用节假日举办各种有益活动。例如,每年的中秋节、国庆节的联欢会、文艺演出或"博饼"等传统活动;元旦、春节期间组织抽奖、春游或聚餐等活动;教师节举办座谈会;重阳节组织老归侨登山、慰问等形式多样的敬老活动;过年过节,慰问年老、生病的归侨;清明期间,我们向学校租车提供方便让有需要的归侨以及归侨遗属前往薛岭公墓、天马山公墓祭扫先墓、寄托哀思;暑假期间组织外出参观旅游,欣赏祖国大好河山、开阔眼界,接受活生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为了更好地开展高校侨联工作、增进与兄弟院校侨联的友谊、交流工作经验,我会倡议并于1991年4月下旬主办了首届全国部分高校侨务工作研讨会。这次研讨会开得圆满成功,为高校侨务工作的交流与探讨开了个好头,对若干重要问题做了深入的探讨,取得了一致的认识。研讨会的纪要和新闻报道刊登于多家报纸刊物,其影响较为深远。这次研讨会成了系列会议。第二、三、四、五届陆续在武汉、广州、杭州、北京召开。厦大侨联受到特别的尊重,每届都应邀参加会议,并有文章参加研讨。第六届将于2008年在上海召开。另外,在2007年六月中国侨联召开的全国高校、科研机构、大中企业侨务工作会议上,厦门大学侨联代表福建省相关单位做了“立足本职 服务归侨 联谊海内外”的发言,受到会议的赞扬。
厦大侨联努力发挥优势,积极开展海外联谊活动。从第一届起,每一届委员会都设立若干名香港委员,负责联络港、澳地区的归侨校友。
近年来,我会有好多归侨曾经回到原侨居地,例如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等地探亲访友、联络感情、畅谈祖国的开放发展。1989年,我会两名常委应邀到新加坡、印尼等地收集陈嘉庚校主的生平事迹,受到当地社会名流、爱国华侨的热情接待。我们的亲友也时常从海外回来看望我们。交往不绝、情谊长存。
此外,我们还利用嘉宾光临厦大的方便机会开展了各方面的联谊工作。我们接待了新加坡厦大校友会会长徐清水先生、陈嘉庚基金会主席陈共存先生、印尼著名华人企业家李尚大先生、马来西亚柔佛南安会馆代表团、菲律宾侨中学院校友访华艺术团等等。这个艺术团是应中国海外交流协会的邀请,到北京、泉州和厦门演出大型历史剧《菲华颂》的。厦门是他们这次访华演出的最后一站。厦大侨联与市侨办、市侨联紧密配合,热情接待,妥善安排使得这次演出非常成功,艺术团非常满意。
我们与菲律宾侨中学院的交往尤为密切。我们曾经多次接待了该学院的领导和校友,包括我们的"华侨之家"的捐款人。另一方面,我们侨联的负责人、学校的领导和专家等等到菲律宾去出差旅游也都受到他们的热情接待。
为了加强与海外华人的联系,特别是加强与第二代、第三代华人的联谊,我会于1987年5月举办了第一期菲华青少年夏令营。这批夏令营学员都是菲律宾侨中的学生和校友的子女。他们出生于菲律宾从来没有回到祖籍地,家长们送他们回来的目的在于使他们了解祖籍国的文化传统、人情风俗,让他们知道自己的祖先来自"唐山"。通过这次短期的文化学习、参观旅游、寻根访祖活动,他们收获很大,交口称赞。
这几年来,厦大侨联与外界交往更多了。仅仅2005年至今,我们配合省侨联市侨联等单位,接待了多批朋友,例如:泰国大学生夏令营、菲律宾侨中学院校友会的董事和理事、泰国博仁大学校长副校长、泰国庄甲盛大学文艺队、庄甲盛大学“认知中国”夏令营、华裔青少年寻根夏令营、外文系65和67届毕业生回母校聚会;此外,我们还走出去,主席陈裕秀老师应《鹭风报》邀请做为领队之一,率领厦门归侨侨眷大学生代表团回访泰国博仁大学、庄甲盛大学,进行中泰文化交流。